当特朗普还在为关税政策焦头烂额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已悄然完成一场关键外交布局——7月2日至7月3日,他在布鲁塞尔、柏林、巴黎三地密集展开外交行动,不仅深化中欧合作,更直接冲击美国试图拉拢欧盟遏制中国的战略。这场被外媒称为“断特朗普后路之行”的外交攻势,最终让欧盟态度180度大转变,全球也清晰接收到一个信号:美国霸权正在失效。
特朗普的战略困局:省钱不成反伤盟友
特朗普政府当前的外交困境,根源在于其“既要省钱又要遏制中国”的矛盾战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曾坦言,特朗普试图通过收缩战略资源聚焦亚太来应对财政危机,但这一策略执行得一塌糊涂。一方面,美国从欧洲抽身导致俄乌冲突久拖未决,从中东撤退又被以色列拖入与伊朗的对抗;另一方面,特朗普对盟友极限施压——不仅对日本、欧盟大幅加征关税,还要求它们承担更多防务开支。这种“割盟友韭菜”的做法,最终让欧盟彻底看清:特朗普的目标根本不是中国,而是让美国少花钱。
欧盟(资料图)
王毅的6个字:直击美国软肋
王毅在欧洲的三站访问,每一站都精准针对特朗普的软肋。在布鲁塞尔,他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明确喊出“伙伴关系”6个字。这6个字看似简单,却彻底否定了特朗普“拉欧制华”的幻想。王毅强调,中欧关系50年来的经验表明,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才是主基调,台湾问题更是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底线,欧盟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2758号决议)。
在柏林和巴黎,王毅分别与德国、法国深化合作。中德第八轮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聚焦经贸与科技合作,中法外长会谈暨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则强化文明对话。这些行动不仅巩固了中欧关系,更让欧盟意识到:中国才是真正可靠的合作伙伴。
冯德莱恩(资料图)
欧盟态度大反转:从模糊到强硬
王毅的访问直接促使欧盟调整对美政策。7月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态度强硬地表示,欧盟与美国无法在7月9日前达成最终贸易协议,只能寻求简略协议,并强调若无法满足欧盟利益,将“强力捍卫自身权益”。这一表态与此前欧盟对美国的模糊立场形成鲜明对比——此前冯德莱恩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从未明确拒绝美国的要求。
欧盟的底气来自哪里?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而美欧贸易额虽高达1.5万亿欧元,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让欧盟不堪重负。英国《金融时报》披露,欧盟对美贸易谈判的核心要求包括:美欧互收10%关税,美国取消对汽车业25%、钢铝业5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清单表明,欧盟已不再惧怕与美国对抗。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两难:盟友离心,经济受挫
王毅的欧洲之行让特朗普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经济上,美欧贸易额高达1.5万亿欧元,若彻底得罪欧盟,美国企业将损失惨重;政治上,日本首相石破茂、韩国总统李在明已先后对美国强硬表态,若特朗普对欧盟妥协,日韩必将要求同等条件,甚至可能效仿越南与美国的协议。更严重的是,欧盟的态度转变意味着美国“联欧制华”战略彻底失败,全球“去美国化”趋势加速。
结语:新型国际关系的胜利
王毅喊出的“伙伴关系”6个字,不仅是对中欧关系的定义,更是对美国霸权的有力回击。当欧盟不再唯美国是从,当全球看到“美国优先”只会带来对抗与分裂,新型国际关系的时代已不可阻挡。特朗普或许能靠关税政策苟延残喘,但美国霸权的衰落,已成定局。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上海股指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